我市的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改什么,怎么改群众说了算”。社区多次与党员和志愿者进行交流,征求意见,为老旧小区科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做好教育宣传和思想发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做到“改什么,怎么改”由小区居民说了算,使群众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通过前期调查摸底,我市确定了“先急后缓,一区一策,上下结合”的改造思路,制定并优化每个小区的具体改造方案。
我市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坚持应改尽改的原则,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注重科学规划,确保改造效果。通过摸底调查,将全市老旧小区全部建立工作台账,全部完成项目包装,在不增加各地区隐形债务的基础上,分批次、有步骤地开展改造提升。按照轻重缓急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属地街道社区提交的老旧小区改造摸底调查顺序,在充分尊重基层改造计划的前提下,对申请改造的小区及周边片区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小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和居民改造意愿,评估“连片改造”或小区内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年度计划,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科学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年度计划。
我市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兼顾“里子”和“面子”。维修改造老旧小区地上部分是“面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位的;地下部分是“里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部分是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里子”“面子”一起改,实施居民楼外墙立面修复、道路硬化补修、空中管线治理、绿化培植补植等工程,做到精致、精美;更新陈旧供水管网、疏通排污管道等,做到精细、精心,彻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
我市在老旧小区“硬件”维修改造的同时,还注重“软件”管理的提升。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采取社会化管理、业主自治管理、保障型物业多种小区管理模式,彻底阻断“新三年旧三年”的回路,坚决破除“改造——弃管——再改造”的恶性循环。同时,进一步探索业主委员会、物业和基层党建的三位一体模式,保证老旧小区不仅要改造好,更要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