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在这里走向军营,雷锋精神在这里孕育,这里不仅有雷锋的战友和工友,更有无数雷锋精神的传人。一直以来,我市不断擦亮“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坚持不懈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无数志愿者怀揣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聚点滴奉献成服务海洋,集温情关爱展创建初心,绘就了城市里最动人的“志愿红”。
常态化开展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队伍,动员“两企三新”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实名登记志愿者27万余人,志愿服务队伍1156支,开展服务项目5676个,累计服务时长139万余小时。
学雷锋活动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参观辽阳雷锋纪念馆,深入了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弘扬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各地区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200余次。深化拓展“情暖辽阳·志愿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等活动。累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
品牌化打造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近年来,我市依托“雷锋第二故乡”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独特品牌,不断拓展学雷锋活动内容,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成为辽阳最亮丽的底色。
团市委开展“青春志愿 你我同行”2024年辽阳共青团志愿服务集市活动,为青少年普及反电信诈骗、消防等知识。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传承雷锋精神。广大青年志愿者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现辽阳青年的良好形象。
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在与启智学校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校存在美术等教育资源不足、学生及家长在生活中需要心理指导等诸多问题。团队为学校赠送全年心理健康成长课和文体用品20余种,面向社会招募专业美术类巾帼志愿者开展定期授课,并举办首次特殊学生美术作品展及义卖活动,为学校生活困难学生赠送关爱物资。
市红十字会深入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筹集物资,精准对接特殊家庭、遗体器官捐献家庭、“三献”志愿者的需求;走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家庭以及网络,普及AED使用、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技能。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共组建16支社会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近5年,在全国志愿服务官网上注册志愿者8542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7257小时。
市慈善总会组织市直18支志愿服务队3200余人,开展助学、助困、助老等活动,累计开展活动975次,捐赠款物达35.3万余元,受助人数1.8万余人。
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唐革军爱心团队连续举办二十多届“学习雷锋点亮人生”冬(夏)令营活动,辽阳市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协会走进我市4所学校捐赠图书3000余册,文体用品价值5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去年6月,辽阳市爱心企业公益服务协会联合教育专家团队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为300余名考生及家长提供精准指导,以志愿者为主体、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日益成为广大志愿者开展特色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的广阔舞台。
精准化对接
志愿服务质效提升
学习雷锋不仅仅要注重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要做好志愿服务的开展和延伸,我市积极推进“社工+志愿”深度融合,以辽阳市弘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试点,依托全市50个乡(镇、街)社工站,大力推动“1+N”专业组团式志愿服务,通过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项目化运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1+1>2”的效果,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逐渐形成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弘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注册志愿者3746人,累计服务总时长3.4万余小时,受益服务对象1.1万余人次。
开展医疗义诊、矛盾化解、法律咨询等专业性服务项目,打造“襄解纷 促振兴”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益起行 点亮星光”巾帼志愿服务等12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雷锋精神是一座永恒的精神坐标,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种薪火相传的榜样力量。志愿者用行动传递真情,用奉献书写大爱,用双手传播时代正能量。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犹如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古城大地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