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辽阳县黄泥洼镇的田间地头,姜农们正抢抓农时,热火朝天地栽种新一年的希望。
4月17日上午,黄泥洼村的陈兵日家地里一片繁忙景象,远远便看见70名工人如流水般排开,在数条四百多米长的田垄间往复穿梭,场面蔚为壮观。他们分工明确,有人推着独轮旋耕机开沟,有人撒肥,有人盖膜覆土,最考验手艺的是栽姜工序,姜种芽需朝向一致,间隔适中地摆好,几个六七十岁的大娘干得尤其利索,一弯腰一起身,一排姜种就整整齐齐的摆在了沟里,三轮车满载姜种来回穿梭,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春耕的“交响曲”。
“挖沟、上肥、栽姜、放土、打药、插架、盖膜、覆土,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哪个环节慢了,后面的都得等着?!背麓蟾缰缸诺乩锏男÷⒔幼沤樯?,“咱这气候不比山东,得扣小垄并且当天盖膜保温,不然气温低姜种扛不住?!惫と嗣谴釉缟?点就开始栽姜,到上午10点,陈兵日家的姜种已经栽完一半,用不上一天十亩姜田就能全部种完。
在黄泥洼镇代耳湾村,有着30年种姜经验的李大爷也带着二十多名工人忙碌着,天刚放亮,工人们就下地栽姜,12亩地预计两天种完。中午12时,李大爷给工人们订了午饭,大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每个工人一小时15元,一天最少挣150元,中午管顿饭,算上雇的车,总的工钱就要一万多。不过姜不愁卖,有人统一收购,一年能挣十多万?!碧讣跋渴找?,李大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从15岁开始栽姜,今年60岁了,种姜对土地要求严格,得选高地,洼地容易涝。”“去年收成不错,一亩地能挣一万多,就盼着今年价格稳住,别掉太多。” 有着45年种姜经验的王明利对记者说。
眼下,黄泥洼镇的千亩姜田正陆续播种完毕。接下来,姜农们还要追肥、打药、控温,等到金秋十月,这片土地将迎来丰收。尽管市场行情起伏不定,但朴实的姜农们依然满怀信心:“只要肯干,土地就不会亏待人。”春风拂过田野,新栽的姜种在薄膜下悄然生长,孕育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