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逐步完善,常态化、网格化、网络化动态监测覆盖全部农村常住人口。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帮扶车间吸纳、乡村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推动监测帮扶对象就近就业4238人。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登记造册落实“雨露计划”补助资金。
全市现有脱贫人口已全部落实过渡期帮扶政策,基本医疗参保率、义务教育保障率、住房安全保障率、安全饮水保障率均达到100%。在教育保障方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384人,发放资助金295.02万元;开展“校车”“午餐”双助行动,资助975名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共计61.7万元。在医疗保障方面,大病保险支付比例由70%提高到75%。在住房安全方面,C、D级危房改造220户已全部完工。在金融帮扶方面,年内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621.8万元,受益农户135户。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帮扶活动,支持28家民营企业发展乡村产业,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落实金融贷款2100万元,为民营企业提供产业发展服务18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