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开始,我市每年选派28人参加“头雁”项目培训。今年参加培训人员已经进入高??翁每佳埃ツ瓴渭优嘌档摹巴费恪狈迪绾笱б灾掠?,在本地积极发挥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头雁”所在地调研,分别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征求意见建议,收集所在乡镇县(市、区)政府反馈。
“我就是一名普通农民,能进入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学习,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被叵胱约涸凇巴费恪毕钅颗嘌笛暗木裳粝卮傣沃种沧ㄒ岛献魃缋硎鲁た等傩愦蚩恕盎跋蛔印?,“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的顶尖学者和教授,给我们讲解现代农业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让我更坚定了创新发展之路,明确了目标,更增强了信心?!笨等傩阕魑沂小巴费恪毕钅颗嘌刀韵?,通过系统学习收获满满?;卮搴?,她主动找到村两委班子,建议村集体整合资源进行产业调整,发挥本地畜禽养殖和设施大棚多的优势,制作有机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乡村环境整治。
在太子河区沙岭镇双台子村绿色功能稻米示范基地旁边的文化活动广场,下象棋、跳舞健身的村民同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聊起今年的水稻收成,个个笑逐颜开,“咱们的地都入股了合作社,今年稻子大丰收,我们不仅分到了足够吃的大米,还比往年多了不少卖粮收入。”据双台子村村干部介绍,辽阳富益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景仕从“头雁”项目培训学习回来后,拓展思路谋发展,着力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打造名牌产品,促进本地优质功能稻米走向全国。合作社现已拥有4000余亩水稻田,全村1020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各家各户的“小田”变成了“大田”,统一实施科学种植和管理,不仅提高了稻米产量,而且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今年秋收后初步统计,合作社的农户均实现了家庭收入增长,每亩增收500元左右。带领这么多乡亲共同致富,杨景仕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通过“头雁”学习使他在经营方面不再局限于现有的规模,对下一步发展也有了新的规划。
“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选种、培育和种植技术,对我们农场‘冮官大榛子’与花生立体栽培很有帮助。特别是校友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让这次培训学习受益最大化?!蔽氖デ⊥驼騼楣俅迮┏≈魉镅颖细嫠呒钦撸衣躺┏〗衲曜罴讶战哟慰土客黄?万人次,“旅游+农产品”模式实现了精准销售,让“互联网+”为本地农产品销售新模式赋能。参加“头雁”项目培训前,孙延毕与村里几个农民打算简单复制农场模式扩大组建合作社;通过学习交流,他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对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优选,最后选择适合本地区土壤、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种植,并挖掘“头雁”人才平台资源,拓展全国绿色农业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合力拉动消费“内循环”,走出特色鲜明的观光旅游农业发展之路。